一、填空題(共26分,每空0.5分)
1、潤滑管理“五定”是指定人、定質、定量、定時、定點;
2、潤滑劑主要作用有減少摩擦、降低磨損、散熱、清洗、防銹、密封、傳遞動力、緩沖防振等;
3、基礎油的生產工藝過程指蒸餾、溶劑精制(或萃?。?、溶劑脫臘、加氫精制等;控制指標粘度、揮發性、粘度指數、飽和物、傾點、顏色、硫等。
4、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的因素有粘度、揮發性、閃點、顏色、氧化穩定性、低溫流動性、抗乳化性等;
5、基礎油的成分主要有正烷烴、異烷烴、環烷烴、芳香烴還含有硫、氧、氮、金屬化合物等;
6、潤滑油的組成是基礎油 + 添加劑 = 潤滑油;
7、L-HM46中L表示潤滑油、H表示液壓油類、M表示油品種(抗磨性)、46表示等級(牌號);
8、ISO6743/0根據應用場合將潤滑油分類成18個組別,其組別符號是按順序排列英文字母表示的,而其中的C表示齒輪、D表示壓縮機(包括冷凍機和真空泵)、E表示內燃機、H表示液壓、T表示汽輪機;
9、油品化驗包括典型理化指標化驗、全面理化指標化驗和鐵譜分析三種。
二、概念題(16分,每題2分)
1、摩擦 :兩個物體表面相互接觸,并做相對運動受阻的現象;
2、磨損:因摩擦使機械摩擦副接觸面產生微粒脫落、變形、重量減
輕等表層損壞現象;
3、潤滑:將具有減小摩擦副摩擦性能的物質,加到摩擦面之間形成一層潤滑膜,使摩擦面脫離直接接觸,達到減少摩擦、降低磨損的目的;
4、潤滑劑:減少摩擦副摩擦性能的物質;
5、添加劑:為了改善潤滑油的物理化學性質,向潤滑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其他組分,給潤滑油賦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強其本來具有的某種性能,以更好滿足需要,這些組分稱為潤滑油添加劑。
6、典型理化指標化驗:主要是對油品中的水份和機械雜質進行化驗;
7、全面理化指標化驗:主要是對油品的粘度、粘指、閃點、酸值、腐蝕、OK值等進行化驗;
8、鐵譜分析:主要是對油品中黑色金屬磨粒分布狀況進行分析,以確定設備磨損程度和對油品質量進行鑒定。
三、錯對選擇題(√,×)(共8分每題1分)
1、抗磨劑是為了減少摩擦和磨損;( √ )
2、清凈劑增加表面沉積;( × )
3、分散劑保持不溶物的懸??;(√ )
4、抗氧化劑抑制氧化分解;( √ )
5、防腐劑防止金屬部件生銹;( √ )
6、抗泡劑減少泡沫,促使油品表面的氣泡迅速破裂;( √ )
7、極壓添加劑控制大負荷條件,防止金屬極壓焊接;( √ )
8、對未到更換周期的油品化驗主要是全面理化指標化驗;到更換周期的油品化驗主要是典型理化指標化驗;鐵譜分析主要是通過化驗判斷設備是否存在隱患,特殊情況下才進行油品鐵譜分析。( × )
三、簡答題:(14分)
1、潤滑油的選擇考慮的因素(以齒輪油為例)有哪些?(4分) 答:影響潤滑的因素:齒輪類型、齒輪速度(低速-高粘度,高速-低粘度)、減速比、運行溫度(環境溫度、摩擦溫度)、輸入動力、載荷特性、驅動類型、潤滑方式(飛濺潤滑、壓力潤滑)、水污染、潤滑油的泄漏等;
2、EP (EXTREME PRESSURE)的含義:(3分)
答:(1)抗極壓添加在高溫下起反應,防止齒面焊接;
(2)齒面在極壓添加劑的作用下可以相對滑動;
(3)抗極壓添加劑只有在需要時才發揮作用;
3、齒輪潤滑油的選擇特性主要有哪些?(4分)
答:正確的粘度、合適的低溫流動性、良好的化學穩定性、良好的抗乳化性能、高油膜強度、良好的潤滑性、防銹性能、無腐蝕、抗泡性、極壓性能;
4、大型設備用油品化驗周期確定原則是什么?(3分)
答:對一次性初裝油在200L以上的單個潤滑點要進行油品質量跟蹤,及時掌握使用過程中質量變化情況,一般油品化驗周期每年進行一次,接近換油周期時應縮短化驗周期;
四、問答題(36分)
1、簡述開式齒輪(窯大齒圈為例)嚙合、油膜特點、潤滑劑類型及主要潤滑方式?(12分)
答:(1)開式齒輪嚙合特點
大小齒輪的嚙合過程中,齒面的各區域受到的力既有滾動產生的力,又有滑動產生的力;
在滾動和滑動的過渡區域之間有一段混合摩擦區域
(2)開式齒輪潤滑劑油膜的特點
答由于開式齒輪的轉速通常較小以及齒輪的嚙合特點,大小齒輪齒面間無法保持流體動力潤滑狀態
需要加入固體添加劑防止摩擦區域發生金屬和金屬的直接
接觸
(3)開式齒輪潤滑劑的類型
潤滑油類型的開式齒輪潤滑劑
瀝青型開式齒輪潤滑劑
特點:溫度變化對粘度影響大,采用的溶劑污染大,維護工作量大(如清理齒根堆積的硬化的潤滑劑、清洗堵塞的噴射系統等)
潤滑脂類型的開式齒輪潤滑劑
熱穩定性好,維護工作量較低,可加入多種固體添加劑,基礎油類型較多,污染較小
(4)開式齒輪的潤滑方式
油池潤滑方式(帶油輪飛濺或浸入方式)
優點:建造安裝成本便宜、維護簡單
缺點:潤滑劑被污染,降低齒輪使用壽命,不適合新型潤滑劑
噴射潤滑方式(大齒圈受油或小齒輪受油)
優點:降低潤滑劑污染帶來的危害——全損耗潤滑,適用于現代新型潤滑劑,延長適用壽命
缺點:需要增加建造安裝成本,日常需要維護
大齒圈受油方式特點:常用于瀝青型開式齒輪潤滑劑的噴射,溶劑在
齒面進入嚙合之前揮發掉(留下高粘度瀝青),每次給油量大,噴射間隔時間長。
小齒圈受油方式特點:常用于潤滑脂型開式齒輪潤滑劑的噴射,咬合頻率大的小齒輪得到潤滑劑直接噴射,高頻率小給油量的噴射方式,降低金屬和金屬直接接觸情況的發生。
2、簡述典型的液壓系統油溫升高的原因、后果及解決措施(以原料磨液壓系統油溫高為例說明)?(16分)
答:液壓系統在工作中有能量損失,包括壓力損失、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三個方面,這些損失轉化為熱能,使液壓系統的油溫升高。對于一般的液壓系統的油溫應控制在30-60℃,最高也不能超過60-70℃ 油溫升高引起的不良后果:
(1)使油液粘度下降,泄漏增加,降低了容積效率,甚至影響工作機構的正常運動,
(2)使油液變質,產生氧化物雜質,堵塞液壓元件中的小孔或縫隙,使之不能正常工作,
(3)引起熱膨脹系統不同的相對運動零件之間的間隙變小,甚至卡死,無法運動,
(4)引起機械熱變形,破壞原有的精度
保證液壓系統工作溫度正常的措施:
(1)當壓力控制閥的調定值便高時,應降低工作壓力,以減小能量消耗;
(2)由于液壓泵及其連接處的泄漏造成的容積損失而發熱時,應緊固連接處,加強密封;
(3)由于液壓缸、閥等元件泄漏嚴重,造成流量不足,油泵頻繁啟動,油溫升高,應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對措施;
(4)當油箱容積、散熱器面積小,或則油箱、散熱器積灰多散熱效果差時,應及時保持油箱和散熱器清潔或適當加大油箱容積和散熱器面積;
(5)由于油液粘度過高,使內摩擦增大而發熱時,應選用粘度低的液壓油;
(6)當油管過于細長并彎曲,使油液的沿程阻力損失增大、油溫升高時,應加大管徑,縮短管路,使得油液通暢;
(7)由于周圍環境溫度過高使油溫升高時,要利用隔熱材料和反射板等,使系統與外界相對隔絕;
(8)高壓油長時間不必要地從溢流閥回油箱,使油溫升高時,應改進回路設計,采用變量泵或卸荷措施。
3、為了正確取油樣,以保證檢測結果能反映出其真實現狀,取油時步驟?(8分)
答:(1)取樣器具不允許用鐵制取樣器,避免金屬互相撞擊引起火花,造成著火爆炸事故;盛油樣瓶以玻璃瓶最好。取樣器具和盛油樣瓶均需干燥、清潔。
(2)靜止油取樣,按上(1/6位置)、中、下(5/6位置)各取1/3加以混合均勻。
(3)流動油取樣,從主回油道和回油過濾器之間取樣,即油剛從工作機構出來,且未經過濾的油。為方便取樣可在主回油道和回油過濾器之間安裝一專門的取樣閥,以提高取樣效率。
(4)如條件不允許,只能在油箱中取時,應在停機前取,避免固體物沉降。
(5)從放油閥處取樣時,應打開放油閥先放掉一些油后再取樣(放掉的油是管線積存的不流動油,沒有代表性);從沒有放油閥的部位取油樣時,應備有吸油器,吸油時吸油口與油箱底保持合適的距離。
(6)取樣時間。應在補加新油前取樣,以免受新油干擾;停機前油仍熱時取樣或設備低速運轉時取樣。
(7)油樣量一般為80ml(特檢項目另加)在盛油前應先取50%左右的樣油將盛樣瓶沖洗一下。
(8)盛油樣瓶標簽,應填寫單位名稱、油品名稱、設備名稱、取樣位置、取樣時間等,選樣單位須將樣瓶標簽的內容全部填寫,不得有遺漏。